为深入贯彻新课标教学理念,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新教材的落地实施,9月19日,温州市邓权忠“名师送教”工作室第十五次研修活动暨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使用研训活动在龙港市实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聚焦新课标、研读新教材、研讨新课堂”为主题,通过两位青年教师的研讨课、三位优秀教师的观点交流、说课展示、两位特级教师的专家讲座等多元形式,为全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搭建了一个理念碰撞与教学实践的平台,助力教师提升教材解读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实践展风采:研讨课与展示课凸显素养导向
活动伊始,龙港市实验中学陈园园老师带来研讨课《人的社会化》。课堂以“孤岛困境——架桥连岛——群岛共生”为逻辑主线,通过“自闭症患者黄志能融入社会”的视频案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社会化的必要性与路径”,并结合“岛民故事分享会”让学生沉浸式分享个人社会化的经历,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实践,体现了“情境创设——问题驱动——素养落地”的教学思路。
宁波联合实验中学陈源老师的展示课《认识国家安全》则以“墨脱公路52年建成”的震撼案例切入,通过领土争端分布图、墨脱水电站竣工等文字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安全为何是国运昌隆的压舱石”,将家国情怀与法治意识融入课堂,展现了“以真实情境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智慧。
经验分享促成长:说课与交流共探教学进阶路径
温州市第二中学潘沉舒老师以陈园园老师的《人的社会化》教学实践为例,以“情境・问题・素养:三重进阶”为题,分享了团队磨课的研讨过程。她提出:教学需通过“创设真实触动的情景——搭建思维进阶的问题梯子——落实真实的能力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深化认知,在探究中提升素养。
在说课展示环节,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刘林峰老师围绕《树立法治观念》,从“学什么(课标与教材)——能学什么(学情)——怎么学(案例教学)”三方面,以“老郑案例”解析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龙湾区第二实验中学的潘筱红老师则以《奉献社会我践行》为题,强调“三严三定”教学策略:严扣课标定方向——研学情定方法——研教材定主题,始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
专家引领明方向:新教材解读与教学样态创新
省特级教师邓权忠老师通过专题讲座《素养为基 能力为重 育人为本——八上新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从教材封面变化切入,系统阐释了新教材“坚持价值导向、突出素养育人”的修订原则,提出“以课标为纲、以学情为基、以活动为径”的教学建议,教学过程要重视“素养为基、能力为重、育人为本”,为广大教师把握教材编写逻辑、提升课堂艺术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有效策略。
省特级教师、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郑乐安老师则以《素养背景下学习新样态思考》为主题,从“为谁教(关注学生)——教什么(课程重构)——怎么教(模式创新)——谁来教(教师成长)——教成什么样(核心素养)”五个维度,倡导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框架,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生态,引发在场教师对教学转型的深度思考。
此次研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工作室学员对新教材的理解,更凝聚了“以素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共识,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报道:缪慧玲)